音乐人简介
扎力哈尔·玉山巴依
柯尔克孜族,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人,现年20岁,就读于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扎力哈尔热爱本民族传统音乐,自学传统乐器并展现出良好天赋。11岁那年,扎力哈尔有幸拜在新疆柯尔克孜族中最著名的库姆孜演奏家之一、国家二级音乐家马坎·阿山阿力门下,学习库姆孜这个柯尔克孜传统弹拨乐器,并在演奏技巧上取得长足进步。
2010年扎力哈尔考上了新疆阿克苏地区文化艺术学校小提琴专业,得以继续学习自己热爱的音乐,201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考取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
在专业音乐学院学习现代音乐并没有让扎力哈尔放弃本民族的传统音乐,对库姆孜的练习也从没停下过。目前,扎力哈尔熟练掌握了许多首具有相当难度的柯尔克孜传统库姆孜演奏曲目和弹唱曲目,他也表示会把库姆孜演奏作为毕生的事业坚持下去。
嬉游2周年音乐节的民间音乐专场,年轻柯尔克孜的库姆孜演奏者扎力哈尔将首先登台,象征着少数民族年青一代民间音乐人对传统音乐和文化的传承。
拜力汗·哈利阿克拜尔:
“SEBEZGE斯布孜额”在哈萨克语中是“吹”的意思,是哈萨克民族传统的一种吹奏乐器。说到斯布孜额的来历,应该追溯到远古游牧时期。成书于公元11世纪的古籍《突厥语大辞典》上载有“斯布孜额”一条,书上解释为“一种笛子”。
在广袤的草原上,用随手可得的芦苇管来制作斯布孜额,对于草原民族来说,实在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放羊的时候,折一根芦苇管,拿起随身带的小刀,转眼间就可以做出一个简单的斯布孜额,放到嘴边吹出一段心事。如今,斯布孜额已经超越了最初用于狩猎的单孔、单音哨笛,变成多音孔、多音高的乐器,形成了日益复杂的音阶;铜管乃至随手可得的PVC管都能成为制作斯布孜额的选材。哈萨克族“斯布孜额”已列入自治区级“非遗”名录。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含蓄地表达出草原民族丰富的内心世界。
哈萨克民间老艺人拜力汗·哈利阿克拜尔是当代新疆哈萨克族重要的“斯布孜额”的传承人和演奏家,自幼吹奏斯布孜额,是家族里演奏斯布孜额的第四代传人。几十年的练习和演奏使拜力汗老人的演奏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在继承演奏哈萨克传统乐曲的同时,自己创作了大量优美的斯布孜额曲目。他曾经多次受邀赴哈萨克斯坦参加重要的传统音乐节,哈萨卡斯坦国家音乐学院的音乐家不远千里专程到老人家里学艺,许多国内乃至韩国、日本的传统民间音乐的爱好者也纷纷前来拜师学艺,拜力汗老人以此种方式对推广哈萨克传统音乐文化做出了贡献。
2012年12月,拜力汗老人受邀参加“2012八音盒音乐节”演出;2015年4月,在嬉游livehouse举办的纪录片《牧魂》展映会上作现场表演。
2014年,拜力汗与摩登天空唱片公司签定唱片合约,将推出一套双张斯布孜额专辑,专辑目前已经完成前期录音工作,将在今年内出版发行。
嬉游2周年庆典音乐节,拜力汗老人将和他的儿子、也是家族中斯布孜额下一代传人朱马哈孜共同演奏哈萨克传统斯布孜额曲目和自己的创作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