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11月8月漂亮的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正式亮相,立刻博得一片喝彩。许多人说,这个建筑一看就像天文馆!其实,单单从建设形态上讲,上海天文馆也不仅仅是漂亮而已,而是有很多“隐藏的奥秘”,今天小编带你深度解析
椭圆流线暗示宇宙伟力
上海天文馆建筑方案由美国意艾德建筑事务所和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院组成的联合体设计。设计体现了“天体”及“轨道运动”的概念。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一定听说过“三体”,不是大刘的《三体》。天文学中的三体就是指三个天体。当然我们最熟悉的三体就是日地月。月球绕地球运动轨迹是椭圆,地球绕太阳运动轨迹也是椭圆。如果一个小卫星进入三体系统,那么它将划出既复杂又美妙的曲线,但也一定是以椭圆为基础的。
设计师就是以这种自然规律为灵感,先设置了天文馆上三个“球”或“圆”——倒置穹顶、圆洞天窗和球幕影院,随后假想了一个小卫星的运动轨迹,逐渐演绎并勾勒出一条条轨道,于是就有了上海天文馆现在的这种造型。
这样不仅线条简洁流畅,而且诠释了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暗示着“万有引力”这一塑造宇宙面貌的神奇自然力。难怪有人说“没有比上海天文馆更天文馆了”。
天文馆建筑形态演绎过程倒置穹顶指示子午方位
上海天文馆主建筑“三球”之一是屋面穹顶,但不是向上凸起的,而是一个“倒置穹顶”。有人说,不就是个碗吗?之所以称之为“穹顶”,是因为这个设置也充分考虑了天文的元素。
观众在参观完主展区后,可以沿着坡道上到屋顶的“倒置穹顶”。由于屋顶的这种碗型设计,相当于“重置”了地平线,当你置身“碗底”抬头环顾四周,你只能看到天空,而看不到任何地景。这就是设计师要传递的理念,在这一刻,天文馆将其他一切城市的喧嚣,以及人所创造的物体遮挡掉,让你静静地与天对话,感受自然的美丽与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