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过朱家角的大名,可是一直没有抽出时间去游玩,这次恰逢世博,便顺便去了,也算了却了心愿。
朱家角的历史和亳州有相似之处,曾经都是明清时期的经济重镇,到了近代也都没落了。它是由两条小溪河和横亘在他们之间的一条大河组成。由于便捷的水路交通使朱家角成为商贾云集的经济中心,明朝时期曾以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成为江南巨镇。到了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带动了百业兴旺,时有“长街三里,店铺千家”。民国初年上海米市曾有“沪米百担,七成朱家角”一说,可见当时之兴旺。
古镇朱家角的小桥流水人家
交通tips可以在人民广场那边乘坐沪朱专线前往朱家角,20分钟就有一班车,票价12元,一个小时左右便能到达朱家角古镇。
古镇大门有两个通道,一个供本地人出入,另一个是游客入口,票价十元。小镇古色古香,充满了江南水乡的原始风味,临河人家、小桥流水、乌篷船、红灯笼、粉墙黛瓦,令人心旷神怡。
江南古镇,有水,桥于是乎必不可少,朱家角镇区有36座古桥,古朴典雅,9条长街临水而建,民居宅第傍水而生,一式明清建筑,古风犹存。尤其是镇上第一石拱——被称为“井带长虹”的放生桥,气势磅礴,极为壮观。桥身很高,站在上面便可以俯览古镇全貌。
“井带长虹”放生桥
另外,朱家角镇北大街被称作“沪上第一明清街北大街”,久经沧桑,仍保存着原汁原味,那“一线天”独特构筑,令人啧啧称奇。有“长街三里,店铺千家”之称的北大街,老式店招林立,大红灯笼高挂,热闹非常。
沪上第一明清街北大街
古色古香的街道(图片来源大众点评网)
古镇里的禅院也不少,圆津禅院、报国寺、城隍庙等。
报国寺
沿着古镇向西,沿318国道行至淀峰大桥桥堍时,看到的那座巍然耸立在碧波荡漾的淀山湖畔的瑰丽宏伟的寺庙便是上海玉佛寺下院--报国寺。报国寺原址关王庙,也是淀山湖畔一座著名的古庙,建于明代,明祟祯十三年(1640年)重修过,至今庙内仍保存着崇祯年间的一块石碑。因祀三国名将关羽,故名"关王庙"。现在的报国寺,总占地面积达38.5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气势恢宏,香客盈门,地处淀山湖畔,风景秀丽,交通便捷,是各地善男信女的佛教活动场所。